时间:2022-10-03 17:07:49 | 浏览:68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滕腾 徐子媛 淄博报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村瓷窑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烧制技艺
这里有历史!
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全国独家中国鲁青瓷馆
这里有风情!
北方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地
全国第一块日用陶瓷金牌诞生地
这里有产业!
国家级和省级陶瓷艺术大师的诞生地
这里有土壤!
这里是齐国古都里的昆仑镇。
9月27日,“一线故事”采访团走进陶瓷风情小镇,对话千年陶瓷文化。近年来,淄川区昆仑镇以国家级陶瓷风情小镇为平台,推动传统陶瓷制造业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产业小镇。目前,昆仑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大师21人,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爱好者6000余人。这里不仅是淄博陶瓷的“坐标”,也是中国古瓷文化的缘起。
走进1954陶瓷文创园重拾“陶瓷记忆”
讲述昆仑的陶瓷故事,我们首先从淄博瓷厂讲起。这里是“陶瓷大师”的摇篮,更是当年全国陶瓷界瞩目的焦点。
建于1954年的淄博瓷厂是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曾是淄博人的骄傲。上世纪90年代,全国陶瓷业不景气,淄博瓷厂破产,只剩下一片破旧的老厂房。
企业“死了”,时隔二十年厂房却“活了”。2017年9月,1954文创园项目应运而生,园区正式对外。行走在园区,眼前的老厂房、老窑炉,凝固着历史的厚重感。厂房保护改造后,建筑风貌依旧,却换了乾坤。球磨机成为餐厅背景,泥浆池进了陶瓷博物馆,大碾盘改建成音乐啤酒广场,老厂房改建成陶瓷体验区、琉璃坊、陶瓷学院和会展中心,曾经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老车间变为非遗、传统手工体验地和年轻人创业造梦空间,在传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古老的陶瓷文化从历史走进了当代生活,高端的设计与旧厂房有机结合起来,老工业厂区焕发出新的魅力。
斑驳的锈迹中闪耀着温情的光芒,园区绿植繁茂顺着藤蔓爬到了老楼的房顶。这里已经成为很多人抚今追昔、感慨巨变的怀旧地。这里既保留了有60年历史的老厂房、老设备,又融入了现代的艺术设计元素。文化创意让这片象征着淄博陶瓷工业辉煌与过去的老厂区浴火重生,也成为陶瓷风情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变废为宝,工业遗存保护的新样本。
瓷旅融合,链式发展。园区专门聘请德国标恒设计、台湾简学义大师等专业设计团队,打造创新创意、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会展销售四个平台,延伸了特色产业链条,培育了艺术创作、工业设计、文博观光和会展交易等新兴业态。
走进泰山瓷业零距离感受陶瓷魅力
人们常用玉来类比君子,在陶瓷大观园里,就有一个如冰似玉的瓷种,那就是鲁青瓷。
鲁青瓷是中国顶级文化瓷种之一,名列世界四大青瓷。说起青瓷,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陆龟蒙曾这样形容:“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1300度的大火中淬炼,方得一抹青,名曰:鲁青瓷。
后来鲁青瓷的烧制技艺一度失传,直到1972年才由原淄博瓷厂研发出来,让这一古老的技法重获新生。鲁青瓷瓷质细腻,釉面青翠欲滴,晶莹剔透,明快淡雅,有“碧空白云”之效果,堪称是瓷苑一绝。由于鲁青瓷烧制温度高于其他青瓷,因此每窑的成品极少,特别是瓶类艺术品,造型独特,更是难得,这也奠定了鲁青瓷在陶瓷界的声誉。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在参观了昆仑镇生产的鲁青瓷之后,曾经写下赞美的诗句:“光滑朗润鲁青瓷,疑有仙人捧玉卮。”
淄博泰山瓷业集团副总经理张广文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生产的‘鲁青瓷’依然延续着上千年的生产工艺,比方说我们这一件大花瓶,很容易开裂,产品成品率很低,也就是说100个(当中)有大概50到60个,其他的都是这样坏掉了。”
传统技法是传承,创新工艺发展,泰山瓷业不断优化技艺,由鲁青瓷创新而来的“水晶骨瓷”和“水晶玉瓷”,在灯光的照耀下,全瓶通体透明,温软如玉,更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经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这标志着古老的“鲁青瓷”再次站到了陶瓷行业的顶峰。
用文化塑造“陶琉精品
陶瓷是一种生生不息,永远在创新、变革和发展的艺术。杯盘碗碟观世界,人文情怀育资源。近几年,各类陶琉文创产业在昆仑镇落地开花。走进兆霞陶瓷展厅,耳畔的古典音乐让人瞬间平静下来,展架上摆放的陶瓷器皿让人心生美好。
“我们是最早一批入园区的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转型升级做陶瓷文创产品。”他们把陶瓷作为文化IP的载体,很多产品一经推出成了爆款。兆霞陶瓷只是1954陶瓷文创园内商铺转型发展的的一个“缩影”。兆霞陶瓷总经理赵霞说。
花釉是近50年来淄博工艺美术陶瓷中最主要的装饰工艺。展厅里摆放的花釉产品让人忍不住感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我们的专家团队,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研制更多的新釉色,让更多的人了解淄博花釉,喜欢淄博花釉,让淄博花釉成为世界上一张靓丽的名片。”
走出兆霞陶瓷,转角遇到璃界琉璃。流云漓彩、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沉积历史的华丽,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
璃界,是一个世界,剔透;璃界,是一种精神,干净;璃界,是一处向往,纯粹。“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发展中国文化,打造世界级的琉璃产业平台。集合了中国优秀的琉璃工艺制作大师、艺术设计院校等优质资源,形成了从设计、创作到生产、销售的全方位的琉璃发展体系。”灯工工艺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大师雕刻风格素雅、晶莹光洁;典藏珍品琉光一瞬、匠心之作;璃木雅器注入灵感、独特美感;琉璃景观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扎根昆仑的璃界琉璃打造了全方位的琉璃体验中心,成为琉璃文化产业的领航者。
用创新引领“陶瓷未来”。陶瓷与琉璃是烈焰的杰作,更是智慧的结晶,它是凝固的文化、艺术的精品,更是历史的馈赠。陶琉文化作为昆仑的名片,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昆仑镇的陶瓷文化产品享誉海内外,打造培育陶瓷产业新业态是昆仑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悉,陶瓷特色小镇产业结构以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新材料、陶瓷机械制造三大特色产业为主体。引导传统日用瓷生产向陶瓷新材料转型,建有国家级工业陶瓷材料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陶瓷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陶瓷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特色和规模优势的陶瓷新材料企业集群,以硅元泰晟、东润陶瓷、淄博电瓷厂、道麦逊绝缘子、中齐电力等陶瓷新材料龙头企业为带动,建成了省内最大的陶瓷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了功能陶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走进陶瓷艺术大师倾听陶艺人的心声
在新旧传承和新旧转换中回望历史,憧憬未来。一部昆仑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匠心传承史。千年窑火不熄的背后,是一代代“工匠”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多年来,多位“国家级”大师始终坚守扎根在昆仑,并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大国重“器”传递中华文明
近日,山东省总工会公布了第五届“齐鲁工匠”名单,刘永强成功入选!他是淄博永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也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教授级),高级技师。
刘永强从事陶瓷艺术工作近40年,独创运用素描关系表现水墨山水的肌理技法在行业内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他的作品几十次在国内外艺术展评中获奖,用刻瓷手法刻制的《清明上河图》荣获第一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为国内外几十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刻制的肖像艺术瓷盘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受到国家领导、外交部及专家的高度赞誉。
刘永强深知陶瓷艺术传承的重要性,现有徒弟50余人,口传心授、手把手教等教学形式传授美术技艺,使得每个徒弟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有独特的创新创作风格,徒弟中有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3人、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4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3人。
匠心风骨刻出千年陶瓷文脉
刻瓷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在质地坚脆光洁的瓷面上用特制的宝石刀具、合金刀具,刻凿出人物、肖像、山水、花鸟、动物、书法等各种作品,中国画的笔墨气韵、篆刻艺术的金石趣味均可用千变万化的刀法表现出来。李秋峰就是一位弘扬刻瓷艺术的践行者和佼佼者。
1980年,李秋峰在原山东淄博瓷厂工作,潜心学习刻瓷、陶瓷彩绘技术,至今已有41年,创作设计作品1000余件套,作品在全国省部级陶瓷创新评比中获奖80余项。李秋峰在刻瓷彩绘艺术创作中多有创新,在瓷盘、花瓶上借鉴国画写意的手法作画,肌理效果突出,点线面一体效果明显,具有金石韵味,经高温烧制后,刻上山水或草虫、鸟兽,以刀代笔,刻出笔墨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被誉为“山东肌理刻瓷第一人”。
在技艺传承方面,李秋峰融合现代陶瓷设计理念,教授刻瓷彩绘技艺,努力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将刻瓷彩绘艺术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传授。
千年瓷都,窑火正旺
近年来,一座座老厂矿、工业区在保护利用中悄然蜕变。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处处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承载着历史记忆。
工业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1954注重延续陶瓷历史文脉,尊重和善待老建筑,保留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多位大师表示,看着现存的瓷厂厂房,总回忆起儿时“摔泥巴”的场景,跟着老师傅捏造型、看烧制时间,在耳濡目染中打小与陶瓷结下一生之缘。
从历史走向未来,有多项光环的陶瓷小镇如何谱写新的陶瓷文章?产业带动特色小镇建设是发展的核心。通过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重点做大做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人口聚集、经济发展。通过1954带动陶瓷艺术创作、陶瓷工业设计、陶瓷大师孵化、陶瓷电子商务、陶瓷会展交易等新兴业态发展,做活做细陶瓷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批彰显昆仑陶瓷文化特色的项目。做精做专陶瓷新材料产业,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增强产业活力,实现抱团发展,提高功能陶瓷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挖掘陶瓷文化产业内涵和潜力,让昆仑成为讲述淄博陶瓷故事的重要窗口。
陶瓷不仅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传承与保护,在赓续千年陶瓷文脉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创新创意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为小镇赋予新的陶瓷内涵,昆仑陶瓷正从历史深处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叶国庆、郭占军)11月9日,在武穴市第九届人民代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理市长查俊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未来五年,科学编制镇村规划,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机械化秋播现场。通讯员 供图2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滕腾 徐子媛 淄博报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村瓷窑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烧制技艺这里有历史!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独家中国鲁青瓷馆这里有风情!北方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地全国第一块日用陶瓷金牌诞生地这里有产业!国家级
在GB/T18930-2002《耐火材料术语》中对耐火陶瓷纤维板有明确定义,其定义如下:通常指含有无机或有机结合剂,采用湿法生产的硬质平板状耐火陶瓷纤维制品。所谓的结合剂,是指添加到非塑性颗粒料或纤维状材料中使其具有作业性能和生坯强度或干燥
陶瓷纤维板,用真空成型或干制法工艺经干燥和机加工精制而成的一种耐火材料,是窑炉、管道及其他保温设备的理想节能材料,那它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陶瓷纤维板的相关内容。陶瓷纤维板怎么样1、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2、低热容量,低热导率
新华社石家庄8月12日电 题:“一眼千年 陶你喜欢”:千年陶瓷古村打造特色文旅经济新华社记者骆学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聚记手工坊”,李伟熟练地展示着揉泥、拉坯等陶瓷制作工艺。今年35岁的李伟,一直痴迷于陶瓷制作技艺,2004年开
科创小镇活力迸发高德权摄“广州市场”焕然一新高德权摄□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通讯员 高德权 韩悦红墙、绿树、老街坊……宽阔笔直的中州西路,分列两旁的是极具苏式风情的老建筑,承载着一个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记忆,如今正悄然变身为网红打卡的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通讯员 高德权 韩悦红墙、绿树、老街坊……宽阔笔直的中州西路,分列两旁的是极具苏式风情的老建筑,承载着一个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记忆,如今正悄然变身为网红打卡的历史风貌街;潺潺涧水河畔,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隆隆机器声中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有特色的小镇”,它“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抓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皖政办〔2017〕24号)精神,按照《关于开展健康小镇遴选工作的通知》(卫办秘〔2018〕572号),经各地申报、第三方评审、部门会商、会议审议、公示等,认定29家单位为首批
2019年12月底,我市花山区互联网小镇成功上榜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镇。今年以来,花山区以互联网小镇建设为契机,抢抓国家“互联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统筹做好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聚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冲刺“企业集聚、产业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3日讯 “去坊茨小镇有一百个理由,或者从这里穿越历史,或者在这里放飞梦想,或者在这里沉淀生命的浮华……”走进坊子区坊茨小镇,一本杂志上的话语诠释了坊茨小镇独有的神秘韵味。坊茨小镇不是一个地名,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它是一个文
小编推介:红酥手,黄縢酒。它曾是陆游肚中的苦酒,曾是孔乙己指尖的酸酒,今天,更是越地百姓手中的美酒。一壶黄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悠悠鉴湖水,浓浓越乡情。小镇发现之旅第十站,我们去古城绍兴,品黄酒。发现小镇丨绍兴黄酒小镇 比翼双飞
2018-10-24 14: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郑培庚 肖国强 柳蓬 马佳妮 彭鹏 实习生 张敏娴 编辑 徐添城“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作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已有上千年的黄酒酿造历史,已成为我国著名的“
员工忙碌在绿色生产车间。 通讯员刘建平摄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 付婧烨 程隽)压制、喷墨、烧成、抛光、磨边……一块块精美瓷砖源源不断的从生产线上输送出来,十多辆大卡车在厂区内等待装货,销往全国各地。昨日,笔者走进通城陶瓷产业
从2022年1月1日到1月5日,5天时间,河南省本轮疫情已经累计确诊74例本土病例,涉及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固始县6个城市。而河南许昌下辖的禹州市,截至6日中午12点,累计已有55例本土确诊病例。新闻1+1连线河南省许昌